Theme Preview Rss

0112 小筆記

鍾蔚文教授
希望大家自己可以建立一個自我評鑑機制,在論文寫完之後可以自我檢核。

第五章,往往結論的地方跟摘要是很像的,
結論的東西不要多,或者有時候變成是研究發現,

結論是透過反思以後才寫出來的推論現象,『主要的原因在於~』
「根據發現來推論其原因」的東西就是結論。

摘要也是有格式的,摘要越短越好,一頁半就太多,500的字以內就好。
  1. 說明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
  2. 說明研究方法「本研究運用xxxx教學法、xxxx研究法,針對樣本xxx學生」。
  3. 說明研究的時間軸
  4.  說明研究的樣本
  5. 說明研究主要發現「研究發現~」,一節寫一點。「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or「研究結論提出~」or「研究結論認定xxxx學生研究xx與xx具有相關性」。
  6. 說明研究結論
  7. 說明研究建議「研究結果可建議」。
homework
找幾篇這七點都有的摘要。
找出題目的關鍵字。

上課的內容,透過分享、互動,在評量內會有一個項目「學習檔案歷程評量portfolio」,使用這學期的部落格來建構下學期學習歷程評量的一種。

0105 小筆記

研究發現
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顯著差異significant different」

統計分析的意義
  • 相關性
  • 差異性工具
    1. 卡方檢定chi :機率相等分配分組。
    2. T-test(做平均數分析):使用信度的概念。 
    3. ANOVA:通常差異有到5%,就代表有差異性。
  • 信度:重複性repeatable,一個測驗的信度很重要
  • 效度:有效的檢驗能力
    例如創造力:威廉斯創意量表

今日主題:
  1. reflective thinking(第五章總結)
    • 針對已經發生的事情
    • 用最多的時候:老師從事教學的時候。
    • 使用這個研究的時候,你會知道你做的研究到底有沒有價值。
    • 分析→判斷→行為:人類的學習歷程。針對已經發生的事進行思考並做價值判斷,透過質性研究的資料,發現一些事實,接著再做研究。這個「再做研究」的過程,就是reflective thinking。
  2. Critical thinking (未來的研究建議)
    • 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已經發生的事情or沒有發生的事情
    • 牽涉到第四章與第五章。

多練習「回想一件事情」。更正確的要「描述一件事情,從描述內去尋找出價值判斷的東西」。例如:一個很棒的老師←價值判斷。可以根據這句話再發現其他問題。

下週會看:國科會人文處2005年的文章。

第五章是學生覺得最簡單,但是口試時最容易被噹的「為什麼結論寫的像研究發現?」
總結跟結論是不一樣的東西。(請想想哪裡不一樣)

1230 作業

作業
  1. 找一個雙因子研究設計的論文寫出自變項和依變項,對照論文標題。
    • 論文題目:資訊科技融入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學習之研究(2010)。
      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吳俊明碩士論文。
    • 自變項:資訊科技融入CPS(網路平台)訓練與教學。
    • 依變項:學習成效(科學創造力開放性問題)、學習滿意度(學習反應與學習歷程)。
  2. 數位原生和數位移民是什麼?
    • 數位移民 Digital Immigrants:使用email及電話,使用文字溝通、喜歡人群,雖然也使用網路,但大部分接觸的都還是實體。
    • 數位原生 Digital Natives:一出生就活在有電腦、有網路的環境中,他們有新的思維及行為模式,成為新一代的「人種」,跟屬於「數位移民」的老師和父母,有著不一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參考資料】

數位學習e-learning101
數位教學3.0
教育行政筆記與生活記事